您的位置:首頁>稅務營改增改革制度五年歷程
歡迎光臨金立方財稅官方網站!
您的位置:首頁>稅務營改增改革制度五年歷程
2012年營改增初始試點上海,到2017年年中,五年過去了。
對中國的稅制改革來說,五年的時間,中國完成了現代增值稅制度的華麗轉身,實行60多年的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,增值稅對產業實現全面覆蓋。
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征增值稅,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,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,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,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,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。營改增后,增值稅抵扣鏈條全產業打通,制度性重復征稅因素得以消除。
據統計,2012年營改增以來,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,我國第三產業保持相對較快增長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也從2012年的44.6%,增長到2016年的51.6%。
改革初始
“五年來,每一次的行業擴圍和試點推開,首先考驗的就是制度設計。”按照現代增值稅稅制的要求,實現“寬稅基”的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,根據完善消費型增值稅制的導向,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等都是不能偏移的大方向。
2011年,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7.9%,當時的北京接近80%。上海要想謀求強勁的可持續發展,提高第三產業比重迫在眉睫。2012年,營改增帶來了發展契機。重復征稅負擔較重、處于抵扣中間環節,又與生產、流通、生活聯系緊密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,也成為首輪試點行業。
不到一年,上海的試點就產生了顯著效應,2012年9月,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、江蘇等8個省市,當年減稅就達到420億元。為避免稅收政策“洼地效應”,2013年8月,“上海模式”推廣到全國。2014年,與第二產業關聯度較高的鐵路運輸業、郵政業、電信業等行業納入試點,并在全國推開。跨區域、跨行業抵扣鏈條的形成,強化了區域內外、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。此時,全面營改增的條件已經成熟,甚至已經成為迫切需要。
五年營改增涉及1600萬戶企業納稅人、1000萬自然人納稅人,如何快速準確移交,不影響其正常經營,這又是一大難關。
改革與減稅
2014年6月1日,營改增試點擴圍到電信業,形成總體“3+7”的試點行業模式。由于稅率高于此前的營業稅,且占營改增“大頭”的四大行業尚未改革,電信業近年來的稅負運行軌跡充分體現了“抵扣”的價值所在。
營改增全面推開后,由于增值稅鏈條的全面貫通,產業鏈間的抵扣紅利也被更充分地傳導。作為電信業產業鏈下游的增值電信服務行業,通過實施營改增,全面打通抵扣鏈條,不僅解決了增值稅與營業稅制度性分割帶來的重復征稅問題,更實現了全產業的減稅效應。
營改增后,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轉型。而抵扣鏈條的打通,使制造業稅負進一步減輕,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,推動了實體經濟發展。受益于營改增的創新創業也蓬勃興起,既有利于擴大就業,又增強了市場活力。可以說,營改增催生的市場新規則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。
以前營業稅制度下服務外包的環節越多,重復征稅越嚴重,很多企業走“大而全”的路線,不利于發揮比較優勢,現在增值稅可以“環環抵扣”,加快了上下游企業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發展。
在拉動服務業發展的同時,營改增也極大促進了制造業發展。抵扣鏈條打通后,包括原增值稅企業在內的制造業企業外購服務、不動產等支付的增值稅都可以抵扣,稅負進一步減輕。數據顯示,五年來,我國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的比值從2012年的9.88%,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8.61%。我國以更低的稅負更好地促進了制造業的持續發展。
1+4專人服務模式,省心省力
15年服務經驗,專業標準化服務,品質保障
工商財稅、企業內訓服務一系列增值服務
辦理完成所有材料精心包裝,送證上門
客戶信息嚴格協議保密,并為客戶免費留檔3年
版權所有:成都金立方財稅服務有限公司
備案號:蜀ICP備12019200號-2
服務電話:028-85370538
公司地址:金牛區銀沙北街92號5樓505
E-mail:1638970201@qq.com
微信公眾號